台灣企業如何應對歐盟CBAM制度:減碳佈局、申報策略與風險管理

台灣企業應對歐盟CBAM制度的策略

歐盟於2023年10月1日開始施行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)的過渡期,並將於2026年正式實施,針對鋼鐵、鋁、水泥等高碳排放產品,要求進口商按排放量支付碳稅。該政策旨在防止碳洩漏,促進全球供應鏈減碳轉型。台灣企業若能掌握申報規範及提前減碳,將能在國際市場上取得優勢。

CBAM制度關鍵內容:過渡期與正式實施

  1. 過渡期(2023年10月1日 – 2025年12月31日)
  • 無需購買CBAM憑證:雖然不需支付碳稅,但企業仍需每季申報產品的碳排放量
  • 申報內容
    • 直接排放: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。
    • 間接排放:使用能源(如電力)所導致的排放。
    • 已支付的原產國碳價(若有)。
  1. 正式實施(2026年起)
  • 申報與繳納碳憑證
    • 每年5月31日前需提交上年度的碳排放報告。
    • CBAM憑證購買:企業需購買足額憑證,每張憑證代表1公噸的碳排放量,價格依照**歐盟排放交易系統(EU ETS)**的市場拍賣價決定。

為何應對CBAM?企業面臨的好處與風險

  1. 做好的好處
  • 保護商業機密:自行申報進口,避免向歐洲進口商公開生產配方及碳排資訊。
  • 提升市場競爭力:符合環保法規,有助於拓展歐盟市場及吸引ESG投資。
  • 強化品牌形象:參與減碳有助於提升企業的永續經營形象。
  • 提前風險管理:減碳佈局可預防未來法規升級或碳成本上升的衝擊。
  1. 不應對的風險
  • 高額罰款與阻礙清關:未如實申報或未能足額購買憑證將面臨罰金及清關延誤。
  • 市場份額流失:未合規產品將無法進入歐盟市場。
  • 碳成本不確定性:若未提前管理碳排放,可能面臨碳憑證價格上漲的風險。

建議的CBAM應對流程與策略

  1. 啟動碳盤查:掌握企業排放基礎
  • 目的:建立碳排查基礎,準備碳排放數據以符合申報需求。
  • 推薦工具
    • GHG Protocol:常用的溫室氣體盤查標準。
    • ISO 14064:針對組織及產品碳排放的國際標準。
    • 碳管理軟體:如SAP EHS、SustainLab等,用於自動追蹤排放數據。
  1. 申請EORI和VAT號碼:自主進口商資格
  • 流程
    1. 非稅務居民身份在歐盟成員國申請EORI號碼(進出口編號)。
    2. 同步申請VAT號碼,以處理進出口稅務及憑證購買需求。
  1. 建立碳排放數據管理系統
  • 內容與需求
    • 追蹤生產過程的直接與間接排放
    • 每季提交碳排報告至歐盟系統。
    • 使用海關CN代碼正確分類產品,確保合規性。
  1. 過渡期與正式申報流程
  • 過渡期內申報
    • 每季向歐盟提交碳排報告,2024年6月30日前可使用標準值。
  • 正式實施後的年報
    • 每年5月31日前提交報告,並購買足額CBAM憑證。
  1. 預測碳成本,規劃憑證購買策略
  • ETS市場監控:提前預測憑證成本,降低價格波動風險。
  • 減碳措施:設法降低產品碳排放量,減少未來憑證購買需求。
  1. 動態調整減碳策略
  • 定期檢討:隨市場變化調整減碳計劃。
  • 政策追蹤:密切關注CBAM的政策變動,保持合規。

支援工具與資源

  1. CBAM自我評估工具
  2. 歐盟ETS市場資訊
    • 提供碳憑證價格資訊,協助企業合理規劃憑證購買策略。
    • 平台鏈接:EU ETS市場資訊
  3. 專家智庫顧問輔導
    • 提供CBAM政策指引及減碳輔導資源。
    • 聯絡資訊:

積極佈局,迎接減碳轉型的挑戰與機遇

歐盟CBAM制度的推行意味著全球供應鏈正向低碳經濟轉型。對台灣企業而言,積極應對CBAM不僅是為了合規,更是一種提升競爭力的契機。透過碳盤查、申請自主進口商資格及建立碳管理系統,企業將能有效降低合規風險,並在全球市場中取得領先優勢。提前準備,不僅能減少未來的碳成本,更能促進永續發展,為企業的長期經營奠定穩固基礎。

重要公告
澄清聲明

近期接獲客戶詢問,本公司與目前市場上中華民國教授學會、臺灣智庫策略顧問有限公司,其學術交流活動、獎項等,均與本機構無關,特此聲明。